其他
豹和猞猁住在一起会打架吗?
本文所有照片均来自大猫~
下午大约5点左右,我蹲在地上,注视着前方的草丛。
距离我10米不到的地方,草丛里也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在注视着我。
这是一只猞猁,耳朵上长长的簇毛像草尖一样。它躲在草丛里,用草和树枝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睁大了双眼好奇地看着我。
它与我对视,却并不紧张
几秒钟后,它从草里钻出来,朝我走来。在距离我只有2米的地方站住,然后转身,朝着笼舍的另一边走去。
这是在南京红山动物园尚未开放的猫科馆,是我在国内见到的建造水准很高的动物场馆。
在这里我留下了一番和在野外不同的与动物打交道的记忆,很有意思,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这只猞猁趴在石头上打盹,都懒得正眼看我
花样繁多的猫科馆
红山动物园是国内比较早提出关注本土物种的动物园。在各种动物园海洋馆还热衷于引进狮子、长颈鹿、斑马、虎鲸等国外动物来博取眼球的时候,红山动物园已经开始把目光放在一些本土物种上,也将动物福利的优化提上日程。
这是我对红山猫科馆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主要原因。
从我有限的逛动物园经历来看,动物园里动物状态都和真正的野生动物相差甚远。
通过红外相机可以看到,野外的猫科动物很活跃。它们机警、好动,活动范围广大。但是通常在动物园里看到的猫科动物不是躲在内舍,就是在睡觉,千篇一律,无精打采。
事实上猫科动物在野外是很繁忙的。除了最基本的捕猎外,雄性通常要花大量时间巡视领地,驱赶竞争者;而雌性则要忙着喂饱孩子们。它们需要面对同类竞争、天气带来的问题、天敌(特别是人类)的威胁。
但是在动物园里它们不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因此它们也进入到混吃等死的状态——表现出来就是毫无野性可言。
从动物福利的角度看,缺乏表达天性的条件是圈养动物普遍面临的问题。这其实对于动物和观众而言都不好:动物活得不好,人也看不到野生动物真实的一面。
让动物们生活的环境尽可能贴近自然,能使其表达天性,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丰容的基本原则。
红山动物园面积并不大,64公顷,还不到1平方公里,可能还不如一只成年野生豹猫的领地大——能够留给动物的空间自然多不了。但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红山动物园通过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空间,为动物们提供尽可能合理的活动空间。
我看到细尾獴三五成群地趴在沙土地上,一个个抬头看着天,一旦有凤头鹰掠过,它们就屁滚尿流地逃回洞里去,像它们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里面的时候一样——
这种天性的表达真是太赞了。
红山有一个优势:园子里有山。猫科馆就建在山上,利用山体的斜坡,不大的猫科馆玩出了很多花样。
建在山上的笼舍
首先是笼舍,至少有俩笼舍是靠着山坡搭建的。这就给了善于攀爬和利用垂直空间的猫更加理想的环境——它们总算可以爬山了。
笼舍里植物丰茂。按照红山动物园负责场馆建设的马可科长的话,猫科动物是最不搞破坏的,最省心,它们的笼舍可以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马可对待笼舍这件事非常在意,他去国外一些动物园都会搜集那些出色场馆的设计图,并且钻研其中优秀之处,然后在红山的建设中体现出来。
他带着我去看建设中的本土物种区,这里将会有猪獾等动物,没什么很明星的物种,但他会投入很大的心血去做好。
笼舍另外一个出色的地方是,除了豹猫待的笼舍外,其他所有笼舍都是连通的,3只豹、2只猞猁可以到达所有的笼舍去体验生活(当然这需要管理,不能让它们自由串门,否则没几天它们就要互相杀死对方了
细心照料的饲养员
有了好笼舍,但没有好饲养员也不行。养好动物需要一套先进的思想体系和一个专业用心的团队。
带我参观的是猫科馆的饲养员刘媛媛,这个姑娘很喜欢动物,用心去了解每只豹、猞猁的性格特点,照顾得非常精心。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园里,她正细心地在豹馆地上撒上落叶,让场馆里的小路更像是在野外的森林里。
然后她把豹子吃的牛肉藏在笼舍的不同位置,让豹子自己去寻找食物。
我自己坐在猞猁笼舍边待了一会儿,走去看看豹子。那只大公豹正趴在笼舍里的地面上,和媛媛做眼神上的交流。
很显然它很熟悉这个照顾它的人,看上去他们彼此互相信任。
看到陌生的我走过去,豹有点害羞地把头扭过去不看我,我想这是它表达不信任的一种方式吧。
很难观察到的动物行为
我发现在一个好的动物园里能够很好地观察动物,它们会展露出很多该有的行为。而有些行为甚至在野外都没有机会看到。
比如说,我发现豹和猞猁都会嚼草——就像家猫吃猫草一样。我并没有在野外豹和猞猁的粪便里发现过草,我一直以为它们并没有这种需求。
而当我好不容易在媛媛的指引下找到了躲在草丛里的豹猫——它来自野外救助,保留了相当固执的野外习性,我悲观地认为游客们是不可能看到它的。
这只豹猫警惕地看着我,然后发现我不停拍摄不肯走开的时候,它起身一溜烟地逃到笼舍里比较隐蔽的地方去了。
然而它的动作发出的微小声音引起了隔壁笼舍里正趴在高处栖架上休息的一只来自四川的豹的注意,这只豹迅速地跃上岩石,向下搜索猎物的踪迹——
此刻我意识到豹的感官是如此之敏锐,即便是在动物园里,它们也会敏感地把人类和城市的声音过滤掉,但对猎物发出的声音作出反应。
我不禁产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如果把猫科馆建设在獐麂坡上,它们是不是会更加开心?(又吃不到不得馋死?
动物园——城市中的绿洲
总之,这几只猫科动物在这里活得不错,它们总体都很放松,而且红山动物园的猫科馆很适合拍照,喜欢拍动物的可以在这里拍出很好看的、接近自然效果的照片。
当然也不是都这么完美,猫科动物每天在外场活动的时间完美错过了它们在野外的活动高峰期:晨昏。它们出来得太晚收回去太早,希望以后能够继续优化。
而在笼舍之外,红山动物园也是一个奇妙的城市野生动物世界:
繁茂的植被里,鼬獾、黄鼬、刺猬在悄悄活动,甚至还有猪獾;而在一个无人干扰的水塘边,凤头鹰偶尔会来喝水。
一个好的动物园不应仅是展示动物的地方,也应该努力成为一座城市中的生态绿洲,城市中的小动物也可以生活在这里。
而动物园在对人们进行生态教育的同时,也做着与自然共存的实验。
希望来过这里的人不仅能记住豹子和猞猁的样子,还应该懂得去了解动物,并且在回到家后学着善待小区里的小鸟和刺猬。
后记:
猫科馆笼舍的边上有一个集装箱,它是猫盟在马坊基地的复制品。
陈老湿现在在红山动物园协助工作,他会保持集装箱的更新,让它的状态和我们在山西的情况接近,并且会看到生活在山西的野生金钱豹都在做些什么。
猫科馆即将在今年十月开放。